本篇文章1931字,读完约5分钟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管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因为样板外形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顺应,于是提出计较机节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起头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起头正式出产,于1957年正式投入利用。这是制造手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严重冲破,标记着制造范畴中数控加工时代的起头。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手艺的根本,这一发现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世界前次要工业发财国度都十分注重数控加工手艺的研究和成长。其时的数控安装采用电子管元件,体积复杂,价钱高贵,只在航空工业等少数有特殊需要的部分用来加工复杂型面零件。
1958年,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清华大学合作,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X53K1三坐标数控机床。这台数控机床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在数控机床领域的空白。
1959年,制成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使数控安装进入了第二代,体积缩小,成本有所下降。
1960年当前,较为简单和经济的点位节制数控钻床,和直线节制数控铣床获得较快成长,使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各部分逐渐获得推广。
50年代数控加工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金日成万岁?没错,就是这五个字,这是中国人的数控设备第一次在世界面前发威。而这一台型号为X53K1的数控机床也是亚洲第一台数控设备。
1958年秋天,当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来到清华大学的车间参观时,等候多时的师生们热烈的欢迎了这位异国客人:没有用鲜花,没有用掌声,而是聚精会神的操作着一台结构复杂的机床,加工着什么。不一会儿,一块刻有“金日成万岁”五个字的钢板被递到了金日成的手里,他立刻饶有兴致的接过来,抚摸着,询问着。随后,又一块写着“毛主席万岁”的钢板被递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中。金日成主席对这一先进的技术赞不绝口。立刻题词留念。
这台完成了刻字的设备就是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X53K1。由清华大学和北京第一机床厂联合研制。上面的这个故事,是这种设备第一次公开的表演。它是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清华大学合作的结晶,在中国数控机床领域的空白纸页上,开始写下:第一台。当时,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试制成功数控机床。试制这样一台机床,美国用了4年时间,英国用了两年半,日本正在大踏步前进。当时“数控”这种尖端技术对中国是绝对封锁的。这台机床的数控系统,当时在中国是第一次研制,没有可供参考的样机和较完整的技术资料。只凭着一页“仅供参考”的资料卡和一张示意图,攻下一道又一道难关,用了9个月的时间终于研制成功数控系统,由它来控制机床的工作台和横向滑鞍以及立铣头进给运动,实现了三个坐标联动。这台数控机床的研制成功,为中国机械工业开始高度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跟如今先进的加工设备相比,上面那一台设备显得极尽简陋:只能实现三个坐标的联动,控制设备采用的是直线插补电子管系统,装入控制柜后体积足足有10台电视机那么大。传动系统为较简单的步进电机伺服系统,在现在的新型数控机床上基本上被淘汰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研制成功,算是完成了中国机械工业史上一次伟大的飞跃。从此,我国的机械加工从依靠手艺向依靠技术转变。
参加数控机床科研任务的,是清华大学电机系和机械系的10多位老师,平均年龄只有25岁。是世界上较年轻的数控机床科研队伍。而他们要研制的数控机床,在当时更是一件现代工业高技术的结晶。在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之后,计算机所具备的特点:高精度,高速度就被工业界所重视,并且很快提出了将其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设想。1952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数控铣床。但是历经多年的发展,这种设备依然属于曲高和寡的高精尖。即使在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数控技术也是一种停留在纸面上的技术。而我们国家却决心向着这个领域发动挑战!
研制数控机床,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理论上,我们一穷二白,资料上,只有几张仅供参考的示意图,资金上,经常出现短缺。一次,一位老师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弄坏了一个电阻,让他悔恨很久,还写了一份检讨书。而这种电阻,在现在到电子市场上只要几元钱就可以买一大把。当时的一些领导得知后也很重视,一位北京市的高级干部专门带着电机系的老师们去国营738工厂购买较好的电子元件。周恩来总理一次参观中看到实验现场满地的电线和杂物显得杂乱无章,马上命令老师们:“立刻清理干净!”并且严肃的说:“必须养成科学的工作作风!”领导人的关怀,不是体现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笔资金和每一处问题。
标题:想知道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是什么时候制造的吗?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2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