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9字,读完约4分钟
质量是王,标准先行。 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快速发展,关键是紧紧抓住和拉上优质这条绳子。 教育标准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 教育部日前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 这是全国、全世界公布的第一个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与世界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快速发展潮流一致,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高中的立身书在立德树人身上。 要办好我国的大学,办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根本,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必须建立本科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政府按标准管理,高校按标准办学,社会按标准监督,按标准加强诱惑,加强建设,加强监管。
《国标》由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开发,参加的专家教授达5000多人,其中包括50多名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 研究开发事业历经4年多,组织了数百个事业研讨会和意见听取会。 此次发布的《国标》涵盖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
《国际标准》大致掌握了三个项目。 第一,强调学生中心。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加强实践,使本科教育由好学转变为好学;其次,强调生产导向。 积极提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诉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文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量保证的比较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 第三,强调持续改进。 强调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学校质量保证体系,将常态监测和定期判断有机结合,及时评价,及时反馈,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首次公布的《国标》有三个优点。 一个是有规则和空之间。 对各专业提出统一要求,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同时,为各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快速发展留出充分的空间空,形象地说,是不见底的。 二是有底线和目标。 对各专业类提出教育的基本要求,下线,保证合格,并且对质量的提高提出前瞻性要求,即追求卓越; 三是定性和定量。 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要求,且包括必要的量化指标。
《国标》确定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 对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师资队伍、教育条件、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提出了确定的要求。 特别是对该专业系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的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育快速发展条件等提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 并确定了该专业类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新闻资源、教育经费投入等要求。 《国标》中还刊登了该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议。
标准在先,需要采用。 教育部推动《国标》的应用,使其发挥标准改标、标准促建、标准促强的作用。 一个是让指导委员会使用。 教育部成立-2022年教育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逐一发挥新的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开展《国标》的推广、解读、宣传工作。 第二,推动高中。 《国标》公布后,各地、各相关领域部门要根据《国标》的研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 各高校要根据《国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样性、优质的人才。 三是与三个一流建设紧密结合。 教育部将《国标》的实施与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的建设紧密结合,对各高校专科学校的质量和水平进行监控认证,并及时公布成绩单。
标题:“高等教育行业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