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0字,读完约7分钟

5月12日是第13届全国防灾减灾日。 在党和政府的长期努力下,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灾害防治能力大幅提高,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筑了坚实的屏障。 但是,防灾减灾离不开每个人的理念和能力的提高,只有一一发挥社会大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保护安全,消除风险,抵御灾害。 我国目前的防灾减灾教育实效如何? 灾难降临时,个人要如何自救? 我们共同探讨和解决。 然后,我们请来城乡社区活跃的4名灾害新闻工作人员,分享防灾减灾的努力和心得。

“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沉重的话题亟待求解:灾害与意外来临时,你会自救吗”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之源。 面对这些不幸的袭击,生死常在一念之间

5月3日晚,在福建福州的某小区,一名13岁的男孩因电梯故障被关在6楼。 多次敲电梯门、按紧急按钮、开门键都没有反应后,男孩撬开笼子门和楼层的门出来,一眨眼就掉到电梯的升降通道上,不幸坠楼身亡。

3月4日上午8点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龙马村小学旁的山岩崩塌,巨石冲破教室,打破桌子飞走。 幸运的是,教师卢金条在事发瞬间听到窗外的巨响,组织学生迅速撤离,按铃向全校发出警报。 50秒,202名教师和学生上演了教科书式的逃跑。

“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沉重的话题亟待求解:灾害与意外来临时,你会自救吗”

前者令人感叹,但后者受到全网的赞扬。 在灾害面前,如何在紧急自救中不造成两次死伤,赢得宝贵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民众的防灾自救意识和能力如何? 第13届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这个沉重的话题亟待解决。

重视自助、自助学习,我们做好了吗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学会防范和自救不是一天之功。 在采访中,许多专家、教师表示,能否最大限度地留住转瞬即逝的黄金时间,避免危险,与平时的防灾教育和实践密切相关。

卢金条老师的正确应对离不开学校的日常演习和准备。 防灾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杨月巧认为。

据悉,龙马村去年发生山体灾害,意识到危险性后,龙马村小学事后组织了山体落石治理紧急避难演习,自制应急铃常备于办公室。 关键时刻,这些准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吃人的电梯事故屡屡发生,暴露出学校、社区、家庭紧急知识教育的不完善。

在城市社区里,乘坐电梯是众所周知的,有多少人能说出电梯的构造、安全常识? 在电梯事故中遇难的多为老人、儿童,被证明比较重点人群的安全普及存在短板,甚至是白色。 杨月巧说。

目前,我国的社会公众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整体怎么样?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的项目小组在年末对某高风险地区的2000多户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另一方面,居民对灾害的关心度、风险意识、参加社区的热情、应急技能、应急知识的掌握度都有所提高,近50%的受访者对灾害非常关心,比2019年上升了14.2%。 另一方面,受访者对本村/社区发生灾害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66.5%的人表示本村/社区近一年内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较低。

“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沉重的话题亟待求解:灾害与意外来临时,你会自救吗”

在家庭层面,回答者对自己家的减灾能力有信心,但实际上风险应对行动没有明显改善。 北师大风险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说,当被问到家用应急物品的准备情况时,41.4%的居民回答说家庭还没有应急包。

居民知识储备是影响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急管理部监测减灾司风险监测处所长王成磊指出,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地方政府减轻了重大灾害,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依然薄弱。

要遇到灾难,该怎么办呢

同样是电梯故障,冷静自救也有成功的样本。 例如,电梯紧急下降时,可以快速按下各层的按钮,或者启动防坠落碰撞装置,使电梯停止并尽快离开门打开的间隙。

专家表示,电梯有两层高的门,有轿厢入口的轿厢门和楼层站入口的楼层门。 把门撬开是非常危险的,应该通过报警按钮和对话系统呼叫帮助,等待维保人员解除故障。 另一个乘车的坏习性是安全地埋炸弹,必须观察和纠正。 阻止电梯门关闭时,用手、脚等把门关上; 把手放在电梯门上,靠在电梯门上等等。

“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沉重的话题亟待求解:灾害与意外来临时,你会自救吗”

火灾、地震、沙尘暴等也是家庭容易遇到的危险状况。 家里要储备一定的干粮、饮用水、收音机、手电筒等生活和自助互助必需品。 遇到突发状态时,可以在无电无水上网无信号等条件下发出警报。 河海大学安全防灾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育民建议,地震发生后,应立即躲在两堵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里,或躲在桌子、盘底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尽快离开地震间隙。

“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沉重的话题亟待求解:灾害与意外来临时,你会自救吗”

夏天临近,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多雨时段。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全年登陆的台风数量可能很大。

面对暴雨灾害,最有效的自救方法是预防。 杨月巧建议及时收听气象警报新闻。 暴雨来临之前,必须加固容易被风吹袭的建筑物,从危险的旧房子和低地移动到安全的地方。

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目光炯炯。 陈育民例如要明确,在去山区旅行中,可能面临的首要风险是地震、滑坡、崩塌。 在每年的汛期,在防止应对洪水、泥石流的夏天,必须注意火灾等风险。

王成磊建议,事故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主动自救,互相帮助,降低致伤致残率。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通过110、119、120等平台报告寻求帮助。 并且坚决配合政府部门的救援救助安排,不盲目行动,不造成二次伤害。

要提高应急能力,公共教育应该怎么做

给我留下杨月巧印象的是,防灾减灾公共教育逐年增多,但深入人心的程度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正如大多数人所知,‘ 非常带袋子的急救包是日本家庭需要的东西。 事实上,我国一点点的家庭也有应急包,但是很多居民不在意这个,认为包里唯一有用的是创可贴。

“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沉重的话题亟待求解:灾害与意外来临时,你会自救吗”

只有加强防灾减灾教育的比较有效性、准确性,才能帮助群众提高意识、增强能力。 许多专家表示,各级政府部门要通过制度设计,有效地吸引和支持群众掌握灾害的常规特点和避险自救技能。

学校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应结合学生的优势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相关学科的课程、教材和日常教育中,陈育民建议。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启发,许多学校加强了在线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赞扬。 疫情引发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将生态安全观教育纳入防灾减灾教育体系,成为重要的时代主题。

张强呼吁完善个体家庭社区等主体之间的系统性联动,特别是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能力。 一方面要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另一方面,父母们要真正重视防灾减灾教育,以身作则,对老人、孩子进行科学普及和保护。

“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沉重的话题亟待求解:灾害与意外来临时,你会自救吗”

防灾教育不仅仅是避难训练,演习也不仅仅是防灾减灾日。 要因地制宜,紧跟时代创新,创新防灾减灾科普推广模式。 陈育民想。

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合作。 要加强防灾减灾推广教育作品的创作,让公民通过看电影、欣赏戏剧、听歌等方式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尽量减少灾害发生时生命财产的损失。 杨月巧说。

(本报记者姚亚奇·张胜王斯敏)。

(责任)苏荔) )。

标题:“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沉重的话题亟待求解:灾害与意外来临时,你会自救吗”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