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0字,读完约3分钟

公益新闻网报7年前,一位调查记者在北京创办了公益组织大爱清尘,为中国尘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救助,成为无数尘肺病家庭的希望。 这位记者名叫王克勤,曾被选为中国调查记者的第一人。

6月15日,大爱清尘创始人王克勤; 全国政协委员、大爱清尘资委副主席严慧英和知名信息摄影记者胡国庆以《筱静提醒》为客人,在大爱清尘七周年诞辰之际,与资深媒体人士叶筱静一起回顾大爱清尘七年来业的快速发展历史,探讨公益事业快速发展的专业化问题。 / br// h// br// h /

“筱静注意:大爱清尘七周年,专业化是公益基石”

/ br// h /

2009年,王克勤检索研究了大量中国尘肺病农民工问题的数据资料后,意识到尘肺病是全国性的重大社会公共问题。 年,他决定建立大爱清尘,确定推行国家公共政策和立法是大爱清尘的目标。

回顾大爱清尘七年的快速发展历史,王克勤总结了三驾马车牵引三驾马车的三大变化,即救援、预防性推进和政策推动三驾马车并行驱动,带来对社会、公众和政策的三大变化。

在这次《筱静提醒》中,王克勤回顾了自己创立之初,分享了从爱心行动到公益事业的思想转变、从团队建设到资金管理的专业运营。

节目中,胡国庆分享了自己当记者时的真实经历,从他1999年接触尘肺患者到今天已经过去了近20年,早期许多尘肺病农民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医院也误诊为结核病或肺部感染。

我采访过一位女性。 她丈夫去世五年了,但她不知道是什么病死的。 我以为她死于肺结核,后来村里死了那么多人,她实际上知道了她丈夫死于尘肺。 那时,我感受到了尘肺病家庭的需求。 他们需要帮助他们的组织。 直到7年前的今天,我认为王克勤老师创立了大爱清尘,确实做了一件好事情。 经过这7年,现在再去看,大爱清尘在中国尘肺病农民中基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去年在江西采访的时候,有个尘肺患者说不想再活了,但我知道有大爱清尘这样的组织,所以想坚强地活下去。

“筱静注意:大爱清尘七周年,专业化是公益基石”

从年3月开始,更多的代表委员就尘肺病农民工问题的处理提出了建议。 并从年到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 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法律层面保障尘肺病农民工生命和生活权利的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计划》。

“筱静注意:大爱清尘七周年,专业化是公益基石”

政协委员严慧英认为,对社会快速发展来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公益团队,使这个社会越来越稳定、更加多样化,能够更好地处理社会问题。

大爱清尘是创新社孵化项目之一,5月28日,创新社创始人叶筱静担任大爱清尘首任募捐大使,为帮助尘肺病农民工和促进大爱清尘良好快速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资源。 关于加入大爱清尘一事,叶筱静说:“我想加入大爱清尘这个公益组织。 首先,因为大爱清尘有社会信任的基础。 除此之外,我个人通过7年的注意,对王克勤老师的工作公开了透明的信任。

“筱静注意:大爱清尘七周年,专业化是公益基石”

创新社制作创新媒体节目《筱静提醒》是全媒体播出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叶筱静以近20年的互联网工作经验,立足科技创新,汇聚各界精英,以面对现实的求是精神,每次解读热门话题,吸引观众。 看未来,把握未来,战胜未来。 / br// h// br// h /

标题:“筱静注意:大爱清尘七周年,专业化是公益基石”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4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