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8字,读完约4分钟
家里的牛是李喜春的宝贝,他总是保养得很干净。 皇甫万里摄
盛夏的雨总是突然下起来。 下午3点到4点,豆子的大雨噼里啪啦地下了起来。 在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太平乡赛银花村的小斜坡上除草的李喜春,被这场雨提前打回了家,正好被我们堵住了。
洁净的庭院掉落、整齐的饲料堆积、菜园里葱绿的蔬菜、用地内的小尾寒羊、后院饲养的西门塔尔牛… … 随着李喜春的脚步,我们参观了他家的小花园。 庭院不大,但是家畜很繁盛。 李喜春高兴地说:“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很好,我们老两口守着家里这个小院子,每年能收入两三万元呢。
李喜春前一天不是这样。 说起过去的贫困生活,今年68岁的李喜春有时说不完。 年轻的时候,老夫妇在打工,收入很好,但是后来老夫妇老了,没有一技之长,不能继续打工了。 樊秀清身体不好,生活的重担都落在李喜春一个人身上。 没有适合自己的发财项目,只能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越是生活困难,坚强的李喜春越是抬不起头来。
没有产业,是当时银花村的致命伤。 年,太平乡赛银花村租借羊获得小扶贫项目。 我村与养殖企业合作,公司向贫困者免费提供母羊和技术服务,3年后返还同等规格的基础母羊。 这个政策每户可以实现一万元左右的增收。 赛银花村党支部书记黄银昌的介绍。
那年6月,李喜春开始养殖借来的10只小尾寒羊,不久本村另一位贫困村民的10只羊就寄存在他家了。 同年9月,通过产业奖补充资金,李喜春家增加了两头基础母牛。
但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尽管李喜春每天从早到晚起床,但还是接连受灾。 由于养殖经验不足,3只寒羊相继因病死亡,李喜春受到很大打击。
黄银昌来家里劝李喜春不要泄气:养殖损耗是正常现象,如果放弃长久的智慧,以每次的损失为实践经验,风险自然会最小。
有多年养殖经验的黄银昌做后盾,逐渐李喜春摸索道路,处理了许多养殖难题,牛羊也长得很肥。 两年后,木栏杆围起来的羊圈过时了,但借来的20只羊已经在这里繁殖了40多只小羊,卖了2万元。 当初买回来的两头牛也生了三头小牛。
李喜春看到了利益,更加自信,也越来越有味道。 牛羊多,需要的饲料也多。 为了吃牛羊,李喜春在自己家门前房子后面的闲置地种了玉米。 玉米和稻草都用在饲料上,自己加工粉体,自己贮藏青贮,干劲十足。 李喜春笑着说。 “享受这些产业扶贫政策,我对生活充满希望。 我们夫妇根据分工确定,我负责喂牛、加工饲料,我太太点菜,养了几十只笨鸡和几只狗。 每年羊繁殖卖羔羊的钱不能用来给我们老夫妇吃。 园里的蔬菜也是纯绿色的有机蔬菜,平时渴望杀鸡。 这就是小康生活。
现在他养的牛增加到了12头。 黄银昌劝他不要急着卖。 越养钱越快。 李喜春直点头:这些都是我家的小银行啊。
雨停了,天空出现了彩虹。 李喜春说,他的生活也是这样雨停了,天晴了。 皇甫万里摄
采访结束时,窗外的雨停了,绚烂的彩虹划过天空,李喜春看着形状很开心。 看,这就是希望。
看到牛羊成群,李喜春不止于此,他对未来的生活有越来越多的想法和计划。 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但好日子还得自己干。 只有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 李喜春笑着说。 “我今后努力的目标是让我们老夫妇人均追求15头牛,让我们的晚年过上小康比小康幸福的生活!
道别的时候,李喜春给我们读了他自己做的顺口溜。
每人平均一头牛,吃喝不愁;
每人平均两头牛,买车后住在大楼里;
人均3头牛,小康富含油。
我们笑着说。 这只有三个字,不整齐。 李喜春也玩得很开心:等我们老两口人均养到15头,我再补充! 一看到他的笑容,这一天就不远了。
标题:“【幸福花开新边疆】牛羊满圈跑 生活奔小康”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