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公司杭州10月20日电题: 从倚天吃饭到依云吃饭:大数据、云技术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总公司记者崔力

数百亩彩色稻田,一片西红柿大棚,黄河口的大闸蟹,西藏拉萨到处都是天山雪菊,凤岐茶社做的农业大脑,只隔着一个屏幕,似乎所有的栽培场景都可以得到。

得益于物联网、云计算,农业大脑收集了所有数据,相当于能够实时查看农户新闻、土壤湿度、气温状况的总指挥部,农田地头的风吹在手掌上。

我们现在正在计划建设谭家湾‘ 云上农业试验场于2019年初正式开工建设,占地约700亩,分为28个网格展现出不同的栽培场景。 完成后,‘ 云上的农业试验场实现了世界各地的农业生产场景和云上的互联,中国‘ 云上农旅的样板房。 凤岐茶社总经理傅骥介绍说。

“大数据、云技术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网的第25个年头。 网络科技已经渗透到世界网络大会永久举办地浙江乌镇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面对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风向标,农业公司也开始搬到云端。

浙江乌镇谭家湾遗址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是马家滨文化的重要遗迹。 时隔一千年,乌镇摇身一变成了网都。 跨越千年时空,古老的农业文明和新生的网络在乌镇相遇。

在山东寿光的野虎村,农民们在栽培西红柿。 什么时候应该浇水、施肥,都要靠经验和感觉。 辛苦栽培后,一斤西红柿的购入价格大约只有2-3元。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土壤上铺设三层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状况,告知农户何时应该浇水; 各个数据指标可以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传到云端,保证了标准化的生产。

农户生产的农作物被标准化,从农产品变成了农业商品。 农协联合打造的企业品牌,进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端市场,西红柿每斤能卖20元,附加值翻了好几倍。

销售的农产品,客户可以一步一步跟踪,不仅可以看到产地的新闻,还可以看到农产品从幼苗生长的全过程,在农户和客户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实现高质量农产品的优惠价。

考虑到标准化农业对农民素质要求更高,傅骥会技术,懂数据‘ 新农人,因为这样建成了云上的农校,农业专家可以到处通过远程视频技术进入农民的大棚,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参与农民的问答。

凤茶社是年成立的创业服务机构,采用互联网+模式组建,截至年底,国内13个省孵化了现代农业公司60多家。

岐茶社社长傅骥表示:“希望在国内吸引越来越多的农业进入试验场,赋予他们技术力量、金融力量、企业品牌力量,全面提升他们,帮助以前流传下来的农业转型升级,最终振兴我们的乡村。” / br// h /

(责任)苏荔) ) )。

标题:“大数据、云技术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1481.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