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6字,读完约4分钟
年,住在大山的村民从18个乡镇集中搬迁到湖北十堰市郧阳区的青龙泉社区。 社区每年都会组织这样的文艺活动。 在郧阳区辖区内,山地占面积的80%以上,耕地和水域分别只有10%和4%。 山大的人稀稀拉拉,望天吃饭,这种自然环境,村民们要在田里讨生活真的很难。 因此,要想让这些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只能搬出去。 但是,要容易转移扶贫,不仅要改善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而郧阳区由于地形结构的限制,面临着邻里选址难、产业补助难、就业增收难的困境。
为了处理这些难题,当地拿出了最好的地区,建设了扶贫易搬迁的集中安置所——青龙泉社区。 在这里,跨越地域部署了郧阳区的18个乡镇15135名搬迁群众。 出山来到新的社区,生活环境改变,生产方法改变,离开土地的村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和不安。
转移的群众能否在新的安置点扎根,产业是重要的。 这一天,青龙泉社区党支部书记卫蠡武来到社区内的一家公司,想了解搬迁群众在这里的就业情况。 这家公司为青龙泉社区1500多名搬迁群众提供了工作岗位,但公司负责人告诉卫蠡武,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4点半放学后,员工都在上班,接不到孩子。 他们让社区帮忙四点半上学,告诉他们想处理这个问题。
结果,在社会和公司的协助下,青龙泉社区4点半开学。
陈鲜是这家公司的员工,年他们搬迁后,陈鲜来工厂上班。 搬迁之前,山上条件不好,难以谋生。 因为没有像陈鲜氏那样的年轻人。 年,在十堰市打工的陈鲜遇了恋人王青峰,婚后小两口回到了王青峰老家的五峰乡,不久,两人决定打工。 王青峰说他们最大的梦想是努力打工,发财出山,在街上买房子。
年,通过轻易搬迁扶贫,陈鲜和王青峰一家出山,被分到新房,当他们拿到新房钥匙时,兴奋不已。
为了让转移群众人人有事,家家户户都能增收,家家户户脱贫,郧阳区建立了1+2+n的产业模式。 也就是说,一个外出赚钱经济+香菇袜业两大带动产业+n个万元增收项目,明确了青龙泉社区香菇产业为主、袜子业产业为辅、灵活就业创业的扶贫产业布局。
搬迁后,陈鲜和恋人王青峰都不需要去打工了。 她在社区的工厂工作,恋人养着蘑菇,家人过着幸福稳定的生活。 这天,王青峰家的两个蘑菇屋为了骑菌棒,一大早社区的卫书记和技术人员就赶来帮忙。
郧阳区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湿润的气候条件、明显的区位特征和良好的栽培基础。 按照顶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青龙泉社区建设香菇种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165亩,香菇种植棚1470个,每年可快速发展380万株香菇。 香菇大棚里王青峰在看细菌棒。 蘑菇什么时候长出来,长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未来蘑菇的收购价格。 从来没有种过蘑菇的他,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
郧阳区从蘑菇种植到收购、加工销售,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 也就是说,村民们只要好好种蘑菇,销路就不会困难。 青龙泉社区有500多户1500多名移居者,和王青峰一样通过种植香菇实现了脱贫增收。
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定义。 现在,青龙泉社区的常住人口从以前的5000多人增加到8000多人。
现在,走进郧阳区的青龙泉社区,幼儿园孩子们幼稚的歌声、工厂彩纱在机器上飞舞的轰鸣声、搬迁的新居锅碗瓢盆声、蘑菇小屋村民们欢快的笑声,很容易就代表了搬迁的人们扶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易转移是摆脱贫困的重要一步,但只是第一步。 如何使走出大山的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必须依靠就业。 就业岗位从哪里来,这就必须迅速发展产业。 一个地方的产业很受欢迎,搬迁来的群众有要做的事,有要做的事,小康生活就奔头了。 而且,这不仅关系到一袋一袋转移家庭的钱,还关系到能否融入新的社区,在新的地方找到稳定感和归属感,找到自信和憧憬。 对他们来说,安居乐业,一定会先行乐业。
标题:“焦点访谈:搬出大山天地宽”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