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6字,读完约4分钟
在青海省循环化县东南部,与甘肃省临夏的交界处,有着重叠起伏的山脉,道套藏族乡铁寳村位于这座山的怀抱。
2月3日,当记者来到立文件立牌的贫困者周加才宽敞明亮的家时,周加才请热情的妻子换上新卡地垫,让记者就座。 她迅速地给客人放入初春、冰糖、桂圆茶,在烤箱里放入煤炭,拿出葵花籽和苹果。 不一会儿,房间里的欢呼声和笑声挡住了房子外面的冷风。
煎茶变成三泡台(青海民间盖浇茶)、牛粪变成煤炭,两个孩子大学毕业,牦牛养殖迅速变成57头… … 如果精准扶贫的政策好的话,我们的贫困可能会世世代代持续下去。 周加才让的中文表达不太流畅,在西藏大学读研究生的儿子索南·黄智拿着小板凳坐在茶旁,开始翻译。
寒假回来后,帮爸爸放牧,帮妈妈做家务。 南黄智年在青海师范大学毕业后,考上了西藏大学的研究生,假期回到家乡,学习剩下的时间很快就进入了牧民生活。
(铁楞村海拔2950米,藏族166户,农田2200亩,草山2.9万亩,一年前,全村645人温饱仍然是个大问题。 30岁以上村民文盲率高、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是全村贫困的首要原因。 铁尖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加才旦告诉记者。
两个娃娃一直在努力学习,成绩优秀,那年面对高考,让我担心死了。 令周加才感到意外的是,脱贫攻坚战爆发后,被选为建段立卡贫困者,并得到了政策的帮助。
周加才让的两个孩子很意气相投,一个考上了青海师范大学,另一个考上了青海大学。 我们是‘ 在雨露扶贫计划中,每年两个孩子每人平均补助6000元,房子的负担一下子缓解了。 道铉乡党委组织委员向日卓玛介绍。 哥哥也大学毕业,进入国有公司,已经开始上班了。 索南黄智进一步介绍。
生活压力缓解后,辛勤的周加没有停止夫妻脱贫致富的脚步。 他们俩养了两三头牦牛,五年过去了,现在保存了栏57头,每年出栏卖29头,收入相当可观。
家里有19亩农田,灌溉地只有9亩。 麦子亩产只有1000斤,土豆产量才1000斤… … 是制作文件制卡的贫困阶层拉毛东智家,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贫困经历。 毛智一家9口人,世代间贫困让这个40多岁的男人弯了腰。 年,他利用政府的危房改造项目拆除了11座危房,建成的三面西藏风格的松木大房拔地而起,村民们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拉毛东智表示,从1000年开始,该村获得生态森林保护人员名额,每月稳定收入1000元。 每年夏天,自己和妻子在附近打工4个月,鼓励政府迅速发展养殖业,目前家里储备牦牛30头、绵羊75头。
一年多来,通过扶贫,我们帮助他销售牦牛18头、绵羊25头,销售收入超过25万元。 驻村第一书记韦志明是拉毛东智扶贫的联系人,对全村办档案办卡的房子收入比较清楚。
近5年多来,铁寣楞村通过村集体草场,带动了迅速发展、规模巨大的养殖户37户,目前全村养殖围场牦牛2000头,绵羊1000头。 近年来,随着市场牛羊肉价格的上涨,铁尖村养殖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势头。
这是拉毛东智的妹妹,青海师范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今年6月也将毕业。 李加才旦一边介绍,一边让李毛卓玛向客人问好。 她也是雨露计划的受益人之一。 截至2007年,全村17名学生出山,通过雨露计划成为高职、大专、本科生,为铁寳楞村培养了希望。
从2019年开始,全县62个退村村均实现了20.08万元光伏扶贫分红,为铁寳楞村定点扶贫40户家庭脱贫提供了保障。 循环化县扶贫局长韩忠勇表示,新一轮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循环化县抓住机遇,利用当地光资源丰富、山地面积大、电力输出便利等特点,结合相关政策,快速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形成了两个光伏扶贫产业
另外,投资了2亿7000万元的30兆瓦试验项目眼球伏扶贫电厂进行了全年同步发电。 并且投资1.01亿元的14.3兆瓦级太阳能扶贫电厂于2019年发电,当年收益1611.68万元,铁寣楞村是受益村之一。
未来的路怎么走? 村已通过乡与县对接,建设大牛羊养殖项目,以股份制形式经营,增加牧民收入。 完善村落风村的面貌,让群众生活更幸福、更精神。 说到未来,李加才旦笑了。 (经济日报-新闻网记者马玉宏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申维组)
(责任)经济日报) )
标题:“精准扶贫政策好 大力加山里传笑声”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