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24字,读完约11分钟

本报记者菅宇正

什么都不想参加,什么都想做,觉得到处都有机会,其实很可能是一条路,一个陷阱。 一个机构,其实只要能够扎扎实实完成一件事,精益求精,细致透彻,就已经成功了。 当我胡思乱想想做这个,想做那个的时候,就会渐渐变黄,机构也会分散,所以必须要忍受诱惑。 程刚说。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程刚表示,基金会中心网经过近8年的快速发展历史,于2007年正式卸任基金会中心网总裁一职,成为执行副理事长。 对他来说,不需要过多地参与组织的实际运作,越来越多的时间出去,了解不同的事件,反而能摆脱固有的思维,思考公益领域这几年的变化。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如果翻阅程刚的实务经历,可以说与公益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 1993年进入中国青少年快速发展基金会,负责全国希望工程管理新闻系统的建设工作,先后担任希望工程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希望工程管理新闻中心主任。 从1998年开始致力于中国基金会和慈善行业的新闻化建设和透明度的提倡1999年参与了中国非营利组织新闻网络的建设2009年参加了基金会中心网的建设并一直从事到现在。 目前还兼任若干基金会和公益研究机构的董事和监事等社会职务。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23年来,程刚几乎没有离开过中国的公益领域,站在公益领域的第一线,见证着迅速的发展和变革。 作为早期进入体制内公募基金会的人们,程刚对这些中国公益领域的老字号巨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情和认知。 时代在变,领域在迅速发展。 如果你不改变,不改革,只会成为旧时代的烙印。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多年来,我们只做了一件事

公益时报:基金会中心网为什么要致力于收集基金会的相关数据? / br// h// br// h /

程刚:虽然数据不是万能的,但数据是对一点事物客观迅速发展的最直观、最具象的表现。 要理解一个事件,数据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那是基础。 我们是收集、分类、整理、研究与领域相关的数据,建立数据中心。 这是一个无聊的过程,但我们多次努力细分数据。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现在采用我们数据的客户大多是学者和领域的研究者,但未来这些数据服务的受众希望回到数据的生产源,也就是公益机构。 / br// h// br// h /

他们通过基金会中心网查看了与自己相近的公益机构各方面的数据,包括面向拆解的公司、个人在内,有多少家公益机构在开展同一类公益项目,各自的开展情况如何,对这类公益项目 / br// h// br// h /

《公益时报》:很多机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变化,寻找新的定位,但是基金会中心网有没有考虑变革或改版? / br// h// br// h /

程刚:我们只是在做一件事。 我们所有的业务都是以数据为中心进行的。 这样就足够了。 什么都不想参加,什么都不想做,觉得到处都有机会,其实很可能是一条路,一个陷阱。 / br// h// br// h /

一个机构,其实只要能够扎扎实实完成一件事,精益求精,细致透彻,就已经成功了。 想做这个,想做那个,机构本身就会变得支离破碎,变得杂乱无章,慢慢变黄,所以必须要经得起诱惑。 / br// h// br// h /

如果不改革,就只能成为旧时代的烙印

公益时报:《慈善法》颁布实施后,对基金会有哪些重大影响? / br// h// br// h /

程刚:早期的大型公募基金产生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均衡、不完善的时期。 这几年,在保障社会稳步发展、处理老百姓问题上,它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正因为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它们生活在体制内,背后的行政色彩很浓; 也成为中国公益领域巨大资源的占有者。 随着领域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更多的非公募基金,新理念、新玩法层出不穷,以旧模式运营的公募基金一点点不熟悉。 目前,《慈善法》颁布实施,公募权开放,有活力、有创新力的非公募基金发展迅速。 这个时候,如果你还遵循旧的做法,就会被淹没。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您可能知道,一些基金会的董事会不容易实现更有效的治理,需要推进过程或听取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的意见。 虽然基金会的重要决议需要根据法规在理事会的表决中通过,但是我们习惯于领导人通报会议上明确的一些事项,理事们的意见似乎并不重要。 这表明,我们许多老字号公募基金还没有或不想抛弃体制机制中的行政色彩。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公益时报》:老字号公募基金怎么办? 它们已经有那些变化了吗? / br// h// br// h /

程刚:我最近获悉,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今年的筹款突破3亿,超过了许多同类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它们一直在变,效果很好。 例如,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募捐能力非常高,是因为选择了民间性、助成型的快速发展模式。 在这两个基金会的筹款中,来自互联网的筹款和来自公共个人的筹款都超过了50%! 必须紧紧跟上时代,这样做。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公益时报:公募基金面临的许多问题是过去20年在体制内生存积累起来的,不是短时间内能彻底处理好的。 其他中小型公益机构会怎么样呢? / br// h// br// h /

程刚:今后一段时间内,公益领域的活力将越来越集中于中小规模公益机构。 / br// h// br// h /

金融界已经存在,开始关注中小企业的创新、快速发展,之所以成为推进领域的动力,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更加方便、更加灵活,变革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无需受制于内部体制机制。 另外,中小企业的注册更简单,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市场竞争的激烈,有了竞争,活力自然就会产生。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在公益领域,道理是一样的,现在出现了更多的中小规模基金会,凭借自身的能力、创新,在行业内迅速发展,一定会更有活力。 / br// h// br// h /

与此相对,大型公募基金的数量有时不增加,有时减少,是急速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将在全国公募基金会登记的原始资金从800万提高到8000万。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跨度。 / br// h// br// h /

在我看来,随着这样全国性的大规模基金会增长速度放缓,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富人和资产所有者可以通过慈善信托的方式参与,不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就可以成立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 太麻烦了,资金来源是问题,怎么花钱也是问题。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公益时报》:这几年,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引起公益领域的变化,新技术的运用不是会加速公益领域的快速发展吗? / br// h// br// h /

程刚:目前中国公益领域还很初步,正在向互助社会迅速发展。 个人求助,公益机构开展的项目所涉及的教育、医疗、扶贫等,归根到底是弥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做一点本应在社会保障体系范围内的事件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中国现在的公益水平,就像1960年的美国,我们只是在同一时间可以采用新技术,这种技术变化越来越多的是外在的快速发展,筹款更方便、更高效,但在领域发生的事件、领域 / br// h// br// h /

例如,现在国内很流行筹款的故事。 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国内和国外可能也在以完全不同的观点进行探讨。 在国内,如何提高组织的筹款能力,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筹集越来越多的资金,以筹款为最终目标。 在国外,讨论了什么样的组织应该向什么样的群体筹款,这些组织能够处理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对什么样的群体信息表达有同感而能够接受捐款。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公益时报》:新科技、新手段的加入有可能帮助中国在公益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吗? / br// h// br// h /

程刚:弯道超车思想是国民喜欢的,本来意味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超常的快速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们一点机构、个人对快速发展的渴望,也反映了我们的不耐烦。 / br// h// br// h /

事物的迅速发展是有规律的。 别人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才走到这里,我们怎么才能想到走捷径赶超呢? 更何况弯道超车本身就是违规的,不仅不利于我们领域的快速健康发展,还可能失去现有的成果,必须稳步进行。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公益时报》年,基金会中心网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和北师大珠海分校合作建设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 br// h// br// h /

程刚:这个项目是我主动提出参加的。 我们在参加,但实际上的人是我自己。 至多拉陶泽(现财团中心网总裁),利用周末时间往返北京和珠海,或者自己当主讲老师,或者调整一点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讲课。 上海庆龄基金每年提供资助,但这些费用基本上用于聘请老师,我们自己不从那里拿钱。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我认为这个项目符合中国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趋势。 当时是郭美美的事,因为对公益领域的影响非常大,舆论不好,公益机构本身没有公众的信服力,才开始觉得一个事件把整个领域牵扯了这么多。 后来发现其实我们的公益领域没有尊严。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是专家,让大家觉得任何人都能做公益,玉石混乱,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开设这样的专家,培养专家。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公益时报》:现在这个项目进展如何? 培养了多少公益人才? / br// h// br// h /

程刚:目前各期培养的学生不超过40人,采用2+2教学模式,在2年大学学习后,可申报该专业。 我们也设立了专门的学分考核制度,同时有半年的实习期,进入公益机构进行实习,得到的反馈特别好。 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信息,有实践经验,在理念上认同公益领域,因此更容易融入公益机构。 / br// h// br// h /

“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我们也考虑了建立独立的学院进行教育,为此首先需要向教育部申请公益慈善成为独立专家。 这个环节非常困难。 虽然一个专业目前在小范围内非常成功,但是在教育部的专业名单上增设这个专业后,很多大学都会增设这个专业,但是现在没有系统性的教育文案,没有太大的诉求。 所以,我们还在研究中。 / br// h /

标题:“程刚:扎扎实实地做好公益数据这一件事”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7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