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3字,读完约8分钟

在农村,什么样的灯从未熄灭过

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的一部分来访

编辑者按

用真挚的感情真实地记录乡村教师无私的奉献、甘心踩在别人肩上的精神品格。 年6月17日,光明日报社、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系列公益活动以最美的乡村教师为特定对象,通过深入寻找、挖掘和推广有代表性、高素质的乡村教师,在全社会弘扬了尊师再教育的良好风气。 教师节到来之际,石兰松、张桂梅、任影等10位老师当选。 第二年,活动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100多天来,参加搜索的记者达数百人,遍布22个省、市、自治区。 随后,光明日报各地的记者和央视等媒体的同事们一起到访各地,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们的事迹被广泛流传。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这几年过去了,任何一位最美的乡村教师都没问题吗? 他们乡村的教育状况有那些变化了吗? 最近,本报多家记者工作站联动,访问了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的一部分。

初心不变:教育者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乡土

9月22日,在安徽省临泉县城关希望小学结满果实的柿树下,任影坐在轮椅上,深深地说:“谢谢‘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活动,给予了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关爱。 作为第一位最美的乡村教师荣誉获得者,任影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活动情况。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1986年,高二任影感染了一种叫做长生癌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随后病情恶化,引起全身瘫痪。 她参加了两次大学入学考试,但由于身体原因没能进入大学门。 理想崩溃和身体瘫痪的双重打击,将任影推到人生的底部。 为了不拖累家人,她自杀了两次,又被家人从死神面前拉了回来。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渐渐地,家人和社会的关注唤醒了任影对生活的希望,让她重新发现了生命的价值。 任影开始自学,反复义务为村里的孩子们补课。 1998年,全家最快建了两套茅草房子,用长板做了桌子。 任影还在树枝上戴上废注射器外壳自制长粉笔,苦练板书。 22年来,她就是这样为孩子们上课的。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任影把学校命名为希望小学。 她说:“‘ 希望,因为我热爱教育,这是我人生的希望,而且对农村教育有很大的希望,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成功。 从1998年一个上个班的24名学生,到现在的小学6年级300多名学生,22年间,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从这里出来。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20年过去了,任影学校的地点从城关镇任庄变成了城南大街。 任影也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担任临泉县青年创业联合会副会长。

现在,任影又一次面临着人生的选择。 从明年开始,学校将因为城市建设而被拆除。 即使有一个学生,我也要继续上学。 这是我的初衷,不会改变。 任影笑着说。

同在9月22日,广西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村的刁望教习所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驾校唯一的教师、首届最美乡村教师荣誉获得者石兰松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四名二年级学生上语文课。 放学后,他开船带学生们回家。

(/h ) ) )距离刁教所直线距离不足10米的地方,停泊着几艘铁皮机车,其中红色铁棚的船尤为突出。 石兰松穿着救生衣,在红色铁棚的船旁停下脚步,把学生接到船上。

石老师,我们来了! 石老师,我的救生衣还没穿… … 学生们一起到湖边,石兰松一个一个叫到船上,检查他们救生衣的穿着方法,安排每个人冷静地支撑。 随着咯噔咯噔的机械声,轮船慢慢地开动,向彼岸驶去。

1985年,在上级领导的委托下,身为青年的石兰松来到教习所,默默地扎根于教育家,他说:“山里的孩子必须有老师,回村当代课老师。”

大龙洞村位于石山的仓库里。 刁、内泽庄、石头盘子几个村子附近的孩子们在刁翎教习所上学。 村子和教习所之间是陡峭的悬崖和无底的湖水,孩子们绕道上学需要时间,坐私家竹子去危险的地方。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更容易上学,石兰松砍了自己家门口的山茶树,请人做了一艘小木船,每天划船接送孩子上学。 石兰松就这样多次、相继损坏了8艘木造船,但一次也没有学生落水。

石兰松的事迹逐渐为外界所知,有爱的人为学校购买了铁皮机动船,石兰松给这艘机动船取名为希望之船。 这个‘ 希望之船不仅是孩子们上学的交通工具,也是他们通向外界、走向未来的希望之船。 石兰松说。

(/h ) ) ) ) ) )如果说坐希望的船载着山里的学生前往美丽的学校,那么在淮北平原,任影用虚弱的身体为学生们建立了一所充满希望的学校。

此生有幸目睹并参加乡村教育的蝶泳

木棉向南温暖,桦木耐寒,守护北疆… … 9月22日,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儒林小学二年级学生一齐朗诵了课文《木之歌》。 拄着拐杖讲课的曾维勇,就像记者去年第一次见到他一样,一直站在讲台前。

1995年以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被分配到澄迈中学。 上班前一个月,他意外腰椎骨折,下半身瘫痪。 自学反复按摩和康复,2001年,曾维勇终于拄着双杖上了讲台,成为乡村教师。

19年过去了,曾维勇依然拄着双杖坚守着乡村讲台,不仅承载着乡村孩子的梦想和希望,还凭借自己自立的人生经历成为学生的榜样,培养了优秀的毕业生们。 只有他的恋人梁兰知道,曾维勇至今仍因瘫痪引起的并发症疼痛而失眠。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让曾维勇高兴的是,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现在的儒林小学的教室贴着瓷砖,设有空调,图书角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各样的图书。 政府还建造了新的教师公寓,各教师被分成40平方米的套房作为休息室。 曾维勇以家离学校近为理由,将自己的休息室暂时腾给了没有住所的驻村扶贫干部。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让我们把眼球从南国转向西北。

16年前,扎着马尾辫的女大学生吴健,现在已经不知所措,但她仍以阳光淳朴的清爽,热情地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裕民小学的讲台上。

2004年,吴健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一个人来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偏远的扁担沟中心学校教书。 本来,支教期只有一年,但吴健把这个短期的志愿者活动变成了一生的选择。

年9月,在光明日报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过程中,吴健特别关注教师的称号。 近年来,吴健以扁担沟为样本,目睹了乡村教育蝶泳的变化,并以此为窗口看到了变化巨大中的中国。

(/h ) )在扁担沟中心上学的孩子大部分来自西海固移居的家庭,很多孩子星期一背着布袋干粮,用热水吃到星期五。 吴健说。 “之后,在学校有营养午餐,顿顿有肉,孩子们的营养跟上了,明显变得精神了。

以前,孩子们需要去很远的地方,但是现在学校里有十几辆免费的校车。以前,乡下的学校没有宿舍,教师只能住在门房里,现在学校里建了旋转房间,每人一班,窗户很清楚 以前扁担沟中心学校是80年代的旧平房,现在新的塑料操场、音乐室、美术室、录音室、硬件设施是全市一流的… … 周边的生态也得到改善,每天早上被子里的灰尘也没有了。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h ) )有在同样的蓝天下,抱着同样的信念,同样奋斗的人。

9月22日,小雨淅淅沥沥地下。 位于莽莽群山之中的四川省通江县碧溪小学校园里,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手拿额温枪的廖占富在学校门口,有序地测量着学生的体温。

51岁的廖占富今年秋季学期从石庙子村的教学点调到中心校碧溪小学任教。

1988年,廖占富来到通江县碧溪小学火天岗教学点当代课教师。 为了留住他,经过村民的撮合,他和八年前在火天岗代课的张兴琼结为夫妇。 之后,廖占富考作为正式教师调到石庙子教学点,与妻子张兴琼隔山相望,他和妻子一个人支撑着学校。 30多年间,夫妇把两个山村从20多个大学生中推出。 他们的事迹被各新闻媒体报道,年、廖占富、张兴琼被选为全国最美的乡村教师。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当时的石庙子教学点是清代光绪年间建造的寺院,教室是两侧的笼室改建而成的。 采光不好,只能在微弱的自然光下教学,时间一长,眼睛就会隐隐作痛。 廖富最担心的是风和雨。 有一次,刮大风,教室的屋顶被抬起来,掉下来的瓦差点伤害了学生。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年,县财政划拨经费,在寺院旁300米新建100平方米以上的砖混结构新校舍后,廖占富的顾虑得到了彻底的处理。 现在的中心学校除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外,还新建了教师周转室,音体美、计算机等功能室的各种设施设备齐全。

年,上林县各教习所配备了白板和多媒体设备,摆弄教习所告别黑板和粉笔板书。 以前教育都是自己想,现在有了多媒体教育资源,教育变得方便了。 石兰松开心地说。

石兰松选择利用平台上的教育资源,下载一点教材,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教育。 该装置是功能丰富、具有黑板功能的白板装置,石兰松在演示中对此赞不绝口,称有些还没有学习,将继续学习。

这几年,学校变化很大,以前流传下来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石兰松沉浸在感慨中。 站在操场上眺望,房子前面房子后面的斜坡和湖堤已经加固,沿湖装有防护栏。 宿舍、读书室、厕所都建成了,干净整洁的食堂里,冰箱、保温箱、消毒柜、不锈钢餐桌一应俱全,厨房里有负责人,为石兰松减轻了很多工作。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追逐梦想的人生

农村和城市不同。 在中国,无论多么偏远的乡村,都不缺乏教育; 无论多么偏僻的乡村学校,都聚集着爱的力量。

9月1日,云南迎来了网上开学第一天,各大高校收听收看了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实务领导小组主办的创新思政企业品牌课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一届是张桂梅发表了信仰力量。 在大礼堂,张桂梅深刻阐述了自己创办华坪免费女子高中的理由。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张桂梅也是最美的乡村教师称号获得者。 20多年前,在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的张桂梅发现,许多山区贫困家庭的父母不愿意送女孩上学。 访问山村时,张桂梅看到一个未成年女孩在路边哭。 父母不得不让我换嫁妆,但我不想嫁人,想去学校。 张桂梅反复说服父母去女孩家让孩子继续上学,并表示愿意承担女孩所有的学习费用。 但是,女孩的父母总是不答应。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张桂梅的心扎得很深。 她发誓一定要创造免费的女子高中,让更多山区贫困女孩免费读高中,实现大学的梦想,切断世代之间的贫困,改变山区贫困家庭的命运。

2008年,在张桂梅多年奔波的号召下,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终于成立。 这12年间,华坪县乃至丽江市贫困山区的许多中学毕业的女孩进入了华坪女子高中的学堂。 历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为100%,1600多个贫困山区的女孩实现了大学的梦想。 在今年的高考中,159名考生中,有70人为一本,达到了600分以上的17人。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每年进入华坪女子高中的女生一般基础都很差,为什么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 多次依靠! 再艰苦的条件也要多次坚持下去! 张桂梅的回答很简单。

我们访问过的最美的乡村教师被学生们称为心中的榜样,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人。

在四川省通江县碧溪小学,除了班主任、教语文外,廖占富还有作为全校教师的思政教师。 他给老师们上了党的课,潜在地影响了学校里所有的教师。

培养最美的少年,培养最美的教师,建设最美的学校,是碧溪小学的办学目标。 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廖占富耳畔回响的,是退休在家的妻子、全国最美的乡村教师张兴琼反复叮嘱他的话。 里奥先生,请你到中心分校工作,不要失去我们‘ 全国最美的乡村教师的本来面貌是不仅要成为大家的榜样,还要树立自己心中的标杆,成为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满意教师。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在安徽临泉县城关希望学校,教师们把任影二姐姐叫来。 很多教师被任影的事迹所感动,选择来学校教书。 李花也是其中之一。

李花的同学本来在希望学校教书,从同学那里知道了任影的事情,师范学校毕业的李花决定应征。 在第一次试讲的评论中,我知道这是个有情怀的人。 在任影的鼓舞下,李花获得了本科学位。 原来学美术的她,现在还兼着数学课。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有了孩子,李花会毫不犹豫地带孩子上学,想给孩子以二姐为榜样,成为自己坚强的人。

无数坚守:让村子里的小村子成为乡下最美的风景

对廖占富来说,今年秋季学期又成了他工作的新起点。 随着老百姓纷纷进城买房子,村上的学生越来越少。 新学期石庙子教习所只有4名学生升入中心学校碧溪小学,但他已经招不到新生,在村里小学工作了32年的廖占富,无奈之下回到中心学校任教。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看到环境变得更好了,学生却变少的学校,曾维勇也很担心。 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乡村小学的解体,许多孩子们转到城镇中心学校读书。 儒林小学是其中极少数保存下来的乡村学校之一,但已经只设置了一至三年级,将来也有可能解体。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35年令人兴奋,一个接一个的学生在石兰松的护送下出山,教学点的学生也一年比一年年轻了,一年12人,2019年8人,现在只剩下4人。 石兰松先生,只要学生来,我就会尽自己的能力教书。

这样的烦恼也让任影有些犹豫。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学校的撤出,更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县里学习。 最多的时候,我们有300多个学生,操场上有孩子,是个可喜的人。 任影的眼神有点阴暗,现在只有20多个学生,但我们还是要在六年级上课。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由于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快速发展水平、地区内收入水平差距持续,农村教育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对记者说,县域义务教育快速发展不均衡与城市化相遇时,进一步造成了县镇巨班的大学化、乡村学校的小规模化,加剧了处理教育快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诸多复杂性。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储蓄常客表示,农村教育的长足进步,随着二免一补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贫困儿童可以轻松进入课堂,完成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 远程教育的普及开阔了农村孩子们的视野,他们有更大的知识空之间。 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农村教师资本先天不足,但无力承受流失之痛,严重缺血。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有名的教育学家顾明远认为,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乡村学校不会消失,村庄的小历史使命不会结束。 某个地方的学校容易撤退,如果没有学生的话自然会撤退,但是要恢复的可能性很低。 顾明远认为,如果乡村小学没有合并,最好把它保存下来好好干。 这样,至少孩子可以在附近入学,得到祖先的照顾,也可以节约家庭费用。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比较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农村要真正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抓好农村教育,让一代有文化、有抱负、扎根农村的农村娃振兴家乡,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h ) )村里来了有文化、有理想、有爱心的教师,乡下有文化,有引领人向上的力量。 因此,顾明远呼吁在硬件投入上,要毫不吝惜地给予乡村教育所需的经济补偿,在师资配置上,为农村教育进口新鲜血液,努力成为村庄小、乡村最美的风景。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建议乡村学校获得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将越来越多的教育投入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中。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难点和要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在教育现代化和定点扶贫共同推进的背景下,明确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补充农村教育这块短板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也是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张茂聪认为。

“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在 采访中,这些乡村教师表示,乡村儿童节空也需要照亮,想用蜡烛照亮孩子前进的微光。 流失是客观现象,但我们的乡村老师并没有留下。 任影说。

(由本报记者常河、周仕兴、李晓东、周洪双、王建宏、张文攀、王晓樱、陈怡、张勇本报通讯员李雪群、程聪、李强共同录制(

标题:“回访“最美乡村教师”:乡村里,哪些灯光从未熄灭”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