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9字,读完约4分钟
在最近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体育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与会代表、委员提出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建议、议案。 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体育是增强年轻一代体质的首要手段,而体育精神又是青年爱国、努力、团结、进取等形成质量的力量源泉之一。
与中国女排共同战斗
对中国人来说,说起体育精神,首先肯定会想到中国女排。
中国排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娜曾是中国女排黄金一代成员,经历了中国女排2003年夺得世界杯、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的辉煌时刻,她也多次成为世界系列赛中最高的自由 张娜认为,女排精神的核心是勇敢努力,永不放弃,女排精神已经成为推动国民前进的力量。
谈体育精神对年轻人的影响,对张娜来说,体育本身就是青少年行为的有效教育手段。 体育可以培养青年顽强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青年抗挫折的能力。 张娜认为,一些具有体育精神的年轻人确实能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工作压力和各种挑战,不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退役后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张娜已经桃李满天下,其中许多人既是李盈莹、王媛等体育精神的实践者,她们也是中国排球学院的学生,还是天津女排和中国女排的选手。 张娜想借这两位年轻选手的成长经历来鼓励当代青年。 她希望广大青年和中国女排运动员一样,勇敢作为新时期的奋进者、奉献者和负责人,绽放出五四精神更加耀眼的新时期光芒。
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蕴藏在教育的细节中
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始后,在浙江大学最热门的课程之一桨瑜伽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许亚萍通过直播视频向同学们教授了桨姿势的重点。 学生们手上的羽毛有点特殊,有些是木棒,有些是扫帚,有些是晾衣棒,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大家对许亚萍开设的这个课程的浓厚趣味性。
许亚萍是皮艇世界冠军,也是国际搜索救援教练联盟iria的亚洲首位r4女训练官。 2019年8月11日,许亚萍和民间救助团体一起赶到因台风利奇马越境积水严重的浙江省临海市,参加救助工作,受到学生们的尊敬。
徐亚萍说,我不喜欢那种后退和不前进的感觉,永远跟风,随波逐流。 我认为这是我在体育运动中学到的精神,但作为一个人真的非常重要,运动不能有虚假。
体育运动彻底改变了我。 许亚萍说。 小时候的她经常感冒发烧,身体很弱,但现在精力充沛,强壮高大。 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性格、价值观的变化,给人一种许亚萍永远充满热情、积极阳光、正能量、好学、奋斗的印象。
她的体育课让学生们着迷是有原因的。 学生们第一次上许亚萍课的时候,不管会不会游泳,都会跳进水里。 这个过程是有意的,为了让学生打破恐惧心理。 跳水前,学生在码头上穿着救生衣。 我让他们所有人连续喊了30秒。 这是我教的很棒的方法。 害怕通过叫声释放出来,压力也会释放出来,‘ 但是,水,只是弄湿了衣服。
体育素养的训练也是许亚萍教育的重要拷贝。 她让每个学生带上毛巾,下课后把船擦干净,学生也自己把救生衣和桨放回原位。 独生子女大多数平时很少独立整理家务,但在许亚萍的课上,学生们需要学习自己的事情。 虽然划船后是学生们最累、最痛苦的时候,但徐亚萍仍然要求学生遵守这些规则。 许亚萍说,身体的体育精神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大学生运动员在校园里代言体育精神
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选手是特别的群体,他们在赛场上争夺学校的荣誉,是无数同学的偶像。 对大学生来说,在保证学业的同时攀登竞技高峰,需要超常的努力。
王绿泽是南昌大学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曾担任南昌大学篮球分校队长。 2019年7月,被选为青岛国信双星俱乐部,成为cba球员。 刘禹涛是中南大学班级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计划在本专业继续学习。 年,他作为中南大学男篮校队主力与队友一起获得第20届cuba全国亚军。
王绿泽对记者谈到在篮球方面取得好成绩的理由。 无论顺境还是困境,自己都有不服输的心,在平时的训练中很辛苦,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遭遇伤病时,不想退缩,与伤病作斗争,不轻易放弃。
与王绿泽不同,刘禹涛接触篮球很晚,直到高中三年级才开始接触篮球学习。 自从他练习体育之后,体育精神就影响着他。 在每天的训练过程中,他学到了如何克服困难。 他说,当真的几次都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即使咬紧牙关怒吼,也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
从cba去cba,王绿泽说自己是个幸运儿,但他也知道这种幸运不是无缘无故地落在自己头上的。 进入cba后,王绿泽为了踏入cba这个中国篮球顶级的比赛平台,需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将体育精神带入生活
许亚萍认为,我们现在的体育运动更加强调身体,淡化了培养。 其实比起身体,培育和文化更重要。 前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路一鸣承认了这一点,在他看来,体育精神包括两个层面。 一个是身体,是关注自己生理属性的身体,骨骼、肌肉、关节、肺活量、协调性都属于这一个。 现代人无视身体的生理属性已经很久了,但产生了很多疾病。 另一个层面是培养,通过运动磨练性格,丰富内心。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道一鸣是生活中的跑步高手,他带领自己的家人一起跑步。 他告诉记者,跑步使他更加积极,思考事件、办案的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跑步改变了他的生活。 他认为体育运动不仅与竞技有关,也与人生观有关。
江西财经大学的黄晨旭学生说:“不平庸,第一要争,果断要战,这些理念始终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国家需要我们,‘ 后面的波浪必须能够跨越。
疫情的影响也改变着人们运动健身的内在驱动力,但随着互联网和社会交流媒体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年轻人引领着健身态度的走向。 95后、00后一代认为,健身不仅仅是狂热地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而是根植于精神上、整体上的身心健康。 未来的健身运动越来越具有社会交往的属性,职场、学校、社区将成为运动场景,成为常态生活的一部分。
近日,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中青学校媒体主办、尚赫公益基金会公益资助的青年眼中的体育精神短篇视频征集大会活动,更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活动自4月17日开始以来,从全国各地收到了7000多个短篇视频投稿。 这包括青年诠释体育精神、在家锻炼等各种主题。 目前,相关话题的浏览量超过3000万,讨论量达到2.1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话题联动高校超过300所。 由此可见,年轻一代有着自己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态度,他们也是传递体育精神、改善国民体质的最活跃的一代。
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慈鑫中青学校媒体记者任博德源:中国青年报
标题:“体育精神这样影响青年人”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