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8字,读完约5分钟

《出征:北京市援鄂医疗队员战争疫情实录》宗昊王晓龙隶属于北京联合出版企业

选择39张在线采访、记录北京援颌医疗队一线疫情点滴的80张照片,展现一线医务人员疫情日常与患者的动人交流。

《出征:北京市援鄂医疗队员战斗疫情实录》

宗昊王晓龙着

北京联合出版企业

选择39张在线采访、记录北京援颌医疗队一线疫情点滴的80张照片,展现一线医务人员疫情日常与患者的动人交流。

宗昊

今年1月27日,除夕,新冠引发肺炎疫情阴影下的春节,寒冷而清晰。 据说这一天的北京之路很畅通,很好走。

当天,北京老年医院的田蓉医生从四环内的家赶到五环外的工作地点,用了不到半个小时。

朝阳医院的护士赵路,到十里堡出发工作地点,花了20分钟;

宣武医院的孙雪莲指挥丈夫从家里收拾行李,接上自己送到办公室,但中途飞走只花了半个小时… …

当天,北京有12家三甲医院发出传票,136名自愿报名的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前往武汉。

当天晚上,在机场,乘坐飞机的各医务人员不知道归期。 在舷梯下,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挥手送别; 登机口,他们戴着口罩空我听到姐姐呜咽着表示敬意。 谢谢你支持武汉… …

我的同事、二十年前的摄影伙伴、北京广播电视信息节目中心记者王晓龙也在团队里。 他是信息战线的老兵,17年前我们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报道了信息,之后我们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大型采访后的报道活动。 汶川地震,他是北京电视台进入灾区震源的第一位记者。 这次,他又在第一时间跳进了前线。

“记录出征者的故事”

大年初四凌晨,北京援颌医疗队员抵达武汉。 有一天,他们进入隔离病房。 这些北京各大三甲医院派出的呼吸、重症、急救、感染科的医生护士都见过大世面,一些主力队员也经历过非典。 但这次,他们大多认为自己被枪杀了。

“记录出征者的故事”

湖北应援第一天,世纪坛医院呼吸科主任丁新民和同事们接待了13名患者,3名患者纷纷跪在他面前,感谢北京医生来到武汉帮助。

同仁医院的护士钱蕾在第一次上夜班时遭遇了患者的死亡。 特殊时期,她整理遗像,最后送走了这个陌生的死者。

朝阳医院的医生、护士自己买水果送到病房,哄患者们吃,补充维生素。

宣武医院的医生李艳虽然犹豫了很久,但还是鼓起勇气告诉一位患者坏消息。 一起住院的老夫妇,奶奶在隔壁病房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爷爷还很茫然。

前方的同事王晓龙目睹了医务人员的泪水和汗水,目睹了他们战斗的每一分每一秒。 我们决定记录北京援鄂医疗队员的实际经验,为抗击疫情的英雄们做点什么。

通过电话、微信、邮件,开始了跨越千里、京汉两个地区的联合采访。 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孙雪莲,她上完夜班后我们在电话里聊了很久。 她说父亲早亡,来武汉支援,她最担心的是母亲,不敢告诉母亲自己的决定。 她最不担心的是恋人。 她说恋人粗鲁粗率,什么事都不离心。 但是,在送她去医院的路上,恋人一边开车一边哭,把孙雪莲当成了笨蛋… …

“记录出征者的故事”

她在武汉的驻地和我说着这一集,我坐在驾驶座上听她说话,自己哭不出来。 我和孙雪莲约好了。 后面的采访用微信说。 不能再打电话了。 我真的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从月12日开始,我每天晚上都会和在武汉的医疗队员们谈谈,听听他们当天在隔离病房发生的事情。 晓龙和他们面对面谈话,我躲在电话线里,不要脸地采访。 北京援颌医疗队员在武汉工作65天。 我对他们负责的病房、积分护理的患者也很了解。 听到哪个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哪个患者从icu出来,我的心情也和医疗队员一起起伏。

“记录出征者的故事”

3月31日,北京援鄂医疗队员们凯旋回到北京,我们的文章于20日全部完成。 这是用信息收集的方法完成的作品,是北京援鄂医疗队员在武汉经历的真实记录。 这本书被命名为出征,北京联合出版企业以神速印刷出版。 4月14日,北京援鄂医疗队员完成隔离,正式回家当天,这本书作为礼物送到医疗队员们手中。

“记录出征者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们看了《出征》很兴奋。 晓龙在前方为我发了照片报道,看到医务人员们抱着书捂着脸哭,我的眼泪再次涌出。

他们是平凡的人,脱下白色军服,每个医护人员都是你和我一样的普通人。 恐惧、不安、悲伤、愤怒… … 他们都有。 但是,在新冠灾祸中,他们没有必要动员,没有理由,自己奔向战场。 在我们和病毒之间,是他们用血肉为我们构筑了坚固的盾牌。

“记录出征者的故事”

我是情报人,也是写手。 在这场突发性的灾难中,虽然没能出征武汉,但是必须做点什么。 记录时代是我的职业使命。 我们想用信息人的眼睛注意,用记录文学记录,用复制品把这些人,这些经历铭记在心。 我相信真正的力量。

标题:“记录出征者的故事”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