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33字,读完约8分钟

11个部门将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全面落地

部门合作缺乏个别场所的执行力

核心浏览

截至目前,全国共处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674起,其中去年1月至9月新增启动案件近3倍,整体案件数量迅速增加。 但是,仍然存在地区快速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改革不力等问题。

本报记者郄建荣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索赔如何启动? 怎么协商? 受损的生态环境如何修复? 包括生态环境部、司法部、自然资源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在内的11个部门最近就这些具体问题提出了意见。

部门发表的《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生态环境部法规和标准司有关负责人指出,《意见》是对照地方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的业务指导。 根据中办公室、国办公室的要求,今年要完成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初步构建任务。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据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处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674件,其中,年1月至9月新起点案件数接近去年同期的3倍,整体案件数迅速增加。 但是,仍然存在地区快速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改革不力等问题。 对此,这位负责人表示,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员一职,将不堪重负,有助于相关政府进一步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制度的框架已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

以解读公司污染、大众伤害、政府支付为根本目的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从上市那一刻起就备受关注。 从2009年试点到2009年全面实施,该制度至今已实施了5年。

该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确定授权地方政府作为赔偿权利人,以修复优先为大体,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提高违法价格,防止破裂窗效应。 而这一改革整合了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公众等各方面力量,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有利于政府主导、公司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 年,中国政府国家政府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全方位取得阶段性进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框架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建。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该负责人表示,2019年6月,在生态环境部的推动下,该改革被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鉴证业务规定》。 今年通过的民法典、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森林法等特别法律中也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为畅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渠道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另外,目前在14个地方制定了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复印件在内的地方条例,另外,广东、云南、重庆还制定了地方条例。 该负责人指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相关立法取得了重大突破。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根据来自生态环境部法规和标准司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674起,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内的全国32个省级权利人均启动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实践。 另外,有315个市级政府进行了示范实践,约占全国市级政府总数的75%。 浙江、安徽、山东、重庆、贵州、河北、山西、吉林、江苏、云南、宁夏11个省的所有市级权利人都已经实现了示范实践的全面覆盖。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部门的协同不足问题必须尽快处理

生态环境部法规和标准司负责人指出,尽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全国性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地区快速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改革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制度的深入推进。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办公件数超过30件的有12个省,共有1392件,占83.2%; 剩下的20个省的事务处理件数为282件,仅为16.8%,但事务处理数量单位的省仍有8件,市地级事务处理率不超过50%的省仍有7件。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地方领导干部有时不负责、不负责、不及时。样本数量不清楚,案件线索经过筛选,不知道索赔如何着手,也影响了改革的效果。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发力,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合作多存在于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之间,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不够。 该负责人表示,部门缺乏协同性也是急需处理的问题。

此外,人员配置和能力严重不足; 线索难以查清、索赔难以启动、鉴定判断能力无法满足实际诉求、协议规定不完善等具体问题的存在,给生态系统损害赔偿制度落地带来了压力。

年是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目标实现的一年。 该负责人指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责任确定、渠道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补救较为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处理这个改革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如何处理,措施之一是加强鉴定审查。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监测,考核压力重重,部分省级地市级政府积极确定将改革推广效果作为本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 据介绍,目前,北京、重庆、贵州、安徽等省已经将此项改革要求列入当地政府考核目标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评选复印件。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 h/探索建立长期的制度保障机制

明确本地区应提出赔偿的案件底细,提出逐步实现案件应提出的赔偿是生态环境部提出的确定要求。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已经开展了各地事件的基础调查,并编制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清单》印在各地。 该负责人表示,底数确定时,生态环境部将关注各地启动和应赔偿案件的比例。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并根据《意见》的规定,包括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鉴定发现有必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 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损害发生的资源和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涉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案件等7种情况是案件的线索。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据生态环境部法规和标准司负责人介绍,甘肃、湖北等地已经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受理的群众信访问题中选出重要案件线索,并及时向有关市州启动赔偿手续,督促追查和指导。

协商是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一环,为了避免协商过程过于冗长,提高协商效率,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 据该人士介绍,黑龙江、湖南、贵州等地确定最多举行3次协商,安徽、天津确定了协商期限,浙江、重庆、宁夏等地以无故拒绝参加协商会议、协商多次不一致为结束情况。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法治日报》记者观察到,以处理具体问题为出发点,《意见》也就协议做出了确定的规定。 根据《意见》,协议期限大致在90天以下的协议会大致在3次以下的赔偿义务人无故不参加协议会或退出协议会等情况下,可以视为无法协商。 协商不成的,《意见》提出的,应当及时提起诉讼。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该负责人指出,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承担损害责任,补救优先基本上也有针对无法补救的损害,积极探索生态公园建设等方法的替代补救措施,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需要货币赔偿的,各地要探索分期赔偿的方法,减少资金负担。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对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事件,赔偿义务人支付赔偿金后,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可以根据国家和本地区的相关规定,统一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替代修复。 《意见》规定,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生效的诉讼案件的审判、司法确认的赔偿协议,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者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应当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在一定期限内实施市场和领域的禁止进入、限制等措施。

“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改革是‘ 试点工作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建立长效的制度保障机制,推进改革向常态化、制度化的转变。 该负责人指出,从明年开始,这项制度改革将进入制度初步建立后常态化的运行阶段。 他说,在国家一级,生态环境部继续与有关部门合作,以推进党内特别立法和进一步修订环境保护法等形式,将这一改革成果进一步上升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

标题:“11部门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地”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zt/8742.html